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50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1056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274篇
评价与监测   19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2019年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为了解天津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9年城区点位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对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天津市VOCs年均浓度为48.9 μg·m-3,不同季节浓度水平依次为:冬季(66.9 μg·m-3) > 秋季(47.9 μg·m-3) > 夏季(42.0 μg·m-3) > 春季(34.6 μg·m-3).化学组成包括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年均浓度占比分别为:65.0%、17.4%、14.6%和3.0%,其中烷烃、芳香烃和炔烃占比分别在秋季、夏季和冬季最高,烯烃占比在夏季和冬季均较高.春夏季烷烃、烯烃、芳香烃和炔烃的臭氧生成潜势贡献分别为:16.9%、48.6%、33.5%和1.0%,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1,2,3-三甲苯、甲苯、异戊二烯、反-2-丁烯、顺-2-戊烯、邻-二甲苯和间-乙基甲苯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秋冬季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贡献高达91.5%,邻-二甲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乙基甲苯和苯是主要贡献物种.PMF解析结果表明,春夏季VOCs主要来源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源、LPG/NG和汽油挥发源、溶剂使用源、石化工业源、燃烧源和天然源,贡献率分别为:29.2%、19.9%、16.4%、10.3%、7.3%和6.6%;秋冬季VOCs主要来源分别为:LPG/NG和汽油挥发源、机动车排放源、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石化工业源,贡献率分别为:32.4%、21.9%、18.5%、13.3%和8.4%.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VOCs来源中LPG/NG和燃烧源贡献率分别显著上升62.8%和153.4%,其他源贡献率下降18.4%~25.0%.结合解析得到的各源类成分谱结果,春夏季石化工业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以烯烃和芳香烃为主,为臭氧防控重点管控对象;秋冬季燃烧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芳香烃类物质较多,为SOA重点防控源.  相似文献   
942.
范洁  樊灏  沈振兴  党文鹏  郑伟  王志华  付毅 《环境科学》2021,42(5):2153-2158
为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在2017年12月~2020年7月对西安市区内5类新装修的公共场所(办公室、教室、实验室、银行和医院)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监测的项目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苯乙烯、正十一烷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结果表明,污染物中甲醛的超标率最高(59.4%),其次为甲苯、TVOC、苯和二甲苯.在5类公共场所中,医院的污染物超标率最高(46.7%),主要超标物为甲醛、苯和甲苯.结果表明,甲醛和TVOC浓度与温、湿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场所的人群均存在甲醛和苯的致癌风险,且在银行工作的人群存在较高的甲醛致癌风险,在医院工作的人群存在较高的苯致癌风险.本研究对西安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水平提供了参考,对相关人群健康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徐瑶瑶  王锐  金鑫  石烜  王岩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1,42(6):2937-2945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研究较多,但是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时ARGs丰度变化特性研究尚存不足.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采用16S rDNA技术分析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ARGs丰度变化趋势.循环初期,活性污泥中共检出9大类52种ARGs,其中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最高.循环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浓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第100 d,上升61.85%).与此同时,与ARGs相关的Firmicu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84.66%、64.38%和85.15%).超过21种ARGs受到芳烃类污染物富集的显著影响,其中,6种ARGs与芳烃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极显著正相关,6种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RGs的丰度变化受微生物群落和芳烃类污染物的影响,在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的富集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ARGs的影响,对印染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5.
程云轩  高秋生  李捷  李慧  吴鹏  焦立新 《环境科学》2021,42(4):1820-1829
通过调查南四湖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并对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2017年11月在南四湖25个取样点采得水样,利用吹扫捕集和GC-MS对52种VOCs进行检测.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2-二氯苯和萘检出率达到100%;顺式1,3-二氯丙烯和甲苯的检出率为96%;1,2,4-三甲基苯的检出率最低,仅为12%;1,2-二氯苯平均浓度最高,达到3.49 μg·L-1,1,2,4-三甲基苯平均浓度最低仅为0.02 μg·L-1.南四湖水体中1,2-二氯苯浓度总体上高于其他VOCs,间/对-二甲苯和乙苯在NSH-24号点位浓度远超过该点位其他的VOCs,但所有VOCs中值均未超过4 μg·L-1.南四湖水体VOCs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两端高,中部低的特点.造成南四湖VOCs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航运船只航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次要原因为上下游支流中VOCs的汇集和人为因素影响.对南四湖的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总体上看南四湖并无致癌或非致癌的健康风险,但个别点位的风险值偏高,甚至超过US EPA规定的风险阈值.南四湖有12个点位的生态风险商值超过了1,即存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46.
黄禹  陈曦  王迎红  刘子锐  唐贵谦  李杏茹 《环境科学》2021,42(10):4602-4610
为了解华北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石家庄和兴隆地区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对空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羰基化合物的组成、体积分数、来源、·OH损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本研究共测定了13种含羰基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体积分数最高的3种物质为丙酮、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6.46±5.25)×10-9、(3.76±2.29)×10-9和(2.65±1.74)×10-9;兴隆地区:(1.85±1.27)×10-9、(1.29±1.02)×10-9和(0.72±0.48)×10-9];C1/C2和C2/C3值表明石家庄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受机动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影响较明显;兴隆地区采样点处于背景区域,受自然源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分别为乙醛(1.77 s-1)、甲醛(1.57 s-1)和丁醛(0.42 s-1);兴隆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为分别为甲醛(0.53 s-1)、乙醛(0.47 s-1)和丁醛(0.12 s-1);对O3生成贡献最大的羰基化合物物种为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34.61×10-9(以O3计,下同)和16.73×10-9;兴隆地区:11.77×10-9和4.47×10-9],且甲醛的最大臭氧生成潜势估算(OFP)远高于乙醛.  相似文献   
947.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 signed a legally binding protocol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February 1998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A treaty that intends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import, export, disposal and use of toxic chemicals that persist for decades in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formally signed at a conference in May 2001 in Stockholm. The 2001 POP treaty, like the 1998 LRTAP POP protocol, contains a provision on adding further chemicals to the initial group of twelve or fifteen. The occurrence of a compound or a group of compounds in so called remote and pristine areas, e.g. in the Artic or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proves its stability under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this way, in samples taken primarily in very remote regions of the planet, are classified by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a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regardless of any political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948.
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研究。饮用水经吸附富集、洗脱、浓缩后,用GC/MS测定,定性检出5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并对19种主要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49.
本文研究了酚类化合物的HPLC的测定条件:组装HPLC仪器包括:LKB2150高压泵,日立635M多波长检测器,UV—210和UV280nm,日本U—225M双笔记录仪。分离拄:500mm×2.6mm不锈钢,内填日立2618~#树脂。流动相:0.05%磷酸。流量0.015L/h~0.024 L/h。泵压:12000000~14000000Pa。进样量:0.0025~0.01ml。对苯酚,间苯三酚,邻苯三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乙萘酚,邻甲酚,间甲酚等进行了分离测定。方法简易,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5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现有工业VOCs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类及概述,总结了各类技术中主要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回收技术,热氧化(燃烧)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法、光催化法等非回收消除技术,以及工业上典型的VOCs集成组合治理技术。指出,集成组合治理技术的研发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